北京城墙为什么没能保护下来

admin|
65

1957年,古老的北京城墙正被人们热火朝天的拆除。而一位满脸沧桑、鬓生华发的男子看着这一幕痛哭失声: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毁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

这名男子是谁呢?他又为何如此伤心呢?

北平是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都,历代有很多王朝都将首都定都于此,这也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像故宫、天坛、颐和园等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北京城墙为什么没能保护下来

针对这一情况,早在平津战役打响时,毛主席就数次强调要和平解放北平,同时力劝傅作义和平起义,以免古都生灵涂炭,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在后来的作战指令中,毛主席还特意嘱咐林彪、罗荣桓等前线将领务必保护清华等名校和名胜古迹。

而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前线指挥部特意上门去邀请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任教的著名建筑学家和城市规划师梁思成,当时梁思成正因为北平被围,时刻有被炮火毁灭的危险而着急万分,他实在太爱这作古老城市的建筑了,舍不得看到它变成一片废墟。

所以解放军同志上门后,请梁思成在地图上划出古建筑的区域,并表示万一强行攻击,这些区域可免遭炮击,同时转述了毛主席的一句话:北平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

如此诚心的话语感动了至诚君子梁思成,自民国以来,多少军阀势力在北平城里来了又走,恨不得掘地三尺也要搜刮出大量财宝,只有毛主席和共产党如此看重民族的历史文化古物。

之后,激动不已的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经过两天两夜不眠的努力,终于划出了区域,将他们认为不能遭受毁灭的地方做好了标记送给解放军同志。“过去我对共产党完全没有认识,但从那时起我就一见倾心了”,这是后来梁思成在《我是如此爱我们的共产党》中所写下的原话。

1949年1月16日,攻城仿佛已是势在必行,毛主席又再次致电总前委的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就保护文物古迹做出明确指示:此次攻城必须做好周密详细的计划,要传达至下面每一位基层干部,甚至人手一份地图做好标记,哪里可以攻击,哪里不可以,要把这个要求加到这一次的作战命令和纪律中去。

北京城墙为什么没能保护下来

于是炮兵阵地的指挥官开始连夜开会,就射击精度进行更精确的计算,防止炮弹落到保护区域内,其余入城作战士兵则要求对城市内的一切古迹设施、公共建筑做好保护,避免损坏。

而万幸的是,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运作下,经多方努力协调,傅作义终于在《关于北平和平解放的协议》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二十万国民党军队放下武器撤出北平,并接受中央军委的改编,而解放军进城入驻的同时,也宣告了这座千年古都的和平解放。

而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底蕴的城市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也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那就是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

北京顺利解放后,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同时受聘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并担任《中国建筑史》和《住宅概论》等课题的研究生导师,而他们之前在划给解放军的古建筑保护区域,后来也被编写成了《全国文物保护目录。

之后,为了将新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他们二人一心一意地扑在了工作上,为此说是呕心沥血也不为过,特别是林徽因的身体本就有肺病宿疾,但是为了培养建筑人才,她认真负责到了极致。

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林徽因还与丈夫梁思成一起编写了《城市规划大纲》和《中国建筑历史阶段》等一系列震惊中国建筑界的专业论文。

北京城墙为什么没能保护下来

作为民国著名才女,林徽因还被国家授予重托,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1950年,由她设计的国徽在全国政协大会上当选,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国徽模样

天安门上闪耀着一颗大五角星和四颗小五角星,再配上红绸的底色以及镶满金色麦穗的金边,代表着工农阶级时刻围绕在党的身边,在党的带领下过上幸福的生活。

后来她更是直接担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1951年,林徽因再次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为庄严的纪念碑碑座设计了纹饰和花圈浮雕。

次年,中南海怀仁堂的内部装修也有林徽因的身影。而在闲暇时,林徽因也会在文学杂志上发表自己的诗歌和文章,那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放到现在来读也是令人记忆深刻。

但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个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女子最在意的,还是中国建筑。

北京城墙为什么没能保护下来

而林徽因与建筑的结缘可以追溯到她14岁的时候,那时因她的父亲李泽民兼任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理事,所以她也跟着游历了多个欧洲城市,巴黎、伦敦等历史悠久城市中,那些古朴建筑所带来的厚重感给幼小的林徽因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她开始领略到,建筑不应该只是一处遮风挡雨的住所,更应是一门包含艺术的学科。

后来她更是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可惜这里的建筑系不收女生,于是她便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美术学院,并旁听了所有建筑学的课程,也在这里遇到了她一生的良人,那位温文儒雅的建筑大师梁思成。

有着相同爱好的两人走到了一起、

在那时,虽然中国古建筑历历史悠久,但是并未有人为此付出精力去在意和研究。而为了填补此处的空白,让世人见识到中国古建筑的魅力,他们二人还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很快,《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与《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等论文开始发表。

而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他们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先后前往敦煌、宜宾等地探索古代的历史遗迹,打破了日本学者断言唐朝之前中国没有木结构的观点。并完成了第一部《中国建筑史》,这本书籍里面有中英双语介绍,还配上了图片,被多个国家出版发行。

所以当初听到解放军需要他们帮忙划出北平城内文物区域以免被炮击时,林徽因夫妇是何等的大喜过望,如此热爱中国古建筑的二人连夜就赶了出来。

而对于北平城内的古建筑,他们二人将毕生精力和所学都扑在了上面,还为此构造出了一个能将古典与现在相容的美丽城市。但是令二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拼命要保护的东西最终还是遭受了灭顶之灾。

—————————————————-

这是1957年,北京城古城墙被拆的珍贵影像,民众直接拿铁锹挖,那郭沫若等人的决定,到底是错还是对?

新中国的成立使得全国人民扬眉吐气,不少人开始活动心思,既然是改天换地的大业,那就得相对应的配上焕然一新的格局和面貌,特别是首都这样重要的地方。

而既然人民已经当家做主了,那么就该把城市建设成为大家想要的样子,什么样子呢?

隔壁的苏联老大哥已经做好了榜样了,既然是百废待兴,那么为了符合新中国生产建设性国家的定位,不仅仅是人,还有物都要有所改变,北平作为一座历史底蕴浓厚的文化名城,数量最多的就是“旧物”,而首当其中的,便是那些随处可见的旧城楼和城墙了。

于是有人就开始提议,将北京城里的那些古城墙和旧城楼拆掉,用来拓宽马路方便运输和建设,而郭沫若就是其中一位。

北京城墙为什么没能保护下来

而郭沫若主张拆除旧城墙的原因就是,首先城墙是以前的王朝作为抵御外敌之用的,而对于现在的飞机大炮来说,用处已然不大,并且这些城墙和城楼是以前的封建制社会建造的,如今气象万新,自然要把这种封建“余孽”清理掉,他还说这些城墙会影响到马路的直行,拆掉后就可以修建笔直的宽阔大马路了。

而郭沫若这样的一番说法获得了苏联来华专家的一致附和,因为他们的莫斯科外墙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拆掉的。

然而已经见证过罗马、巴黎等曾经辉煌城市的古建筑所遭受的破坏后,梁思成和林徽因便下定决心要保护好北京的古建筑,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

而为了挽救这些独属于中国风格的古城墙和建筑,他们四处奔波进行宣传,保护好它们,就是保护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可完全无济于事,郭沫若甚至批判他们夫妇二人为:保护封建旧物的势力。

北京城墙为什么没能保护下来

这在当时可是个大帽子,那些被梁思成夫妇说动的人都不敢再出声了,1957年,对北京城内古建筑的大规模拆迁行动开始了,在一段保存至今的录像资料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当时的画面,由于没有大型拆迁机械,便由劳动队的人,手拿大锤、铁锹、铲子等工具开始拆除工作。

就这样,人们一锹一锹的挖着古城墙,遇到挖不动的,便用大锤敲碎,再用铲子铲走,除了城墙外,永定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西直门等牌楼和城楼也都没能幸免。

当时参与拆迁的工作人员,热火朝天的干着,每挥动一下工具,便觉得离城市建设现代化又近了一步,离美好生活又近了一步,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在梁思成和林徽因二人看来,是在对他们进行“凌迟”。

北京城墙为什么没能保护下来

毕竟他们夫妇二人的美好憧憬便是:保全首都古建筑,将它们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环绕的古城墙要改造成环城公园后,可供数十万市民纳凉歇息,历史气息浓厚的古城楼与现代摩天大楼交相辉映,那么北京将会是比罗马、伦敦、巴黎等城市更加辉煌的古都,可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没了。

而看着工人们挥动的铁锹和铲子,以及那古城楼城墙垮塌导致的漫天灰尘,梁思成痛哭高呼:躺在病床上的林徽因更是气的吐血,大声怒道:你们把这些古董拆了,将来即使再恢复,也只是个假古董。50年后,历史会证明你们是错的,我是对的!

而梁思成病逝前还曾预言,北京将来会面临交通、工业污染还有人口等诸多问题,到了如今全都一一应验。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2004年,北京相关部门启动了修复计划,永定门为第一座修复的古建筑,只是又如何呢,到底是“假古董”罢了。

再看那个人们普遍缺乏保护文物意识的时代,我们也唯有一声叹息罢了。